欢迎浏览南京建材网!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会员服务
免费发布供应信息
快速发布求购信息
建材专栏
东北地板网
东北涂料网
东北门窗网
东北橱柜网
东北卫浴网
东北水暖网
东北板材网
东北瓷砖网
东北石材网
东北窗帘网
东北灯具网
东北地毯网
东北玻璃网
东北管件管材网
东北楼宇设施网
东北建筑机械网
东北建筑材料网
服务
帮助
供求信息
建材商品
建材商店
新闻资讯
企业名录
关键字:
足浴桶
吸音板
太阳能
环氧树脂
环氧地坪
固化剂
钢结构
防水涂料
更多..
北京建材网
广州建材网
上海建材网
更多城市
东北地区
沈阳建材网
哈尔滨建材网
长春建材网
内蒙古建材网
华北地区
北京建材网
天津建材网
石家庄建材网
太原建材网
华东地区
上海建材网
济南建材网
杭州建材网
南京建材网
合肥建材网
福州建材网
南昌建材网
华中地区
郑州建材网
武汉建材网
长沙建材网
西北地区
西安建材网
西宁建材网
兰州建材网
新疆建材网
宁夏建材网
西南地区
重庆建材网
成都建材网
贵阳建材网
昆明建材网
西藏建材网
华南地区
广州建材网
南宁建材网
海口建材网
国际站
丝路建材网
首页
建材店铺
商品展示
供求信息
人才招聘
建筑工程
南京资讯
招商代理
建材资讯
三优商城
三优云服务
装修论坛
供求信息
建材商品
建材商店
新闻资讯
企业名录
当前位置:
建材网首页
>
建筑工程
> 规划设计> “城市建设管理”专题新闻发布会
“城市建设管理”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9/11/25 点击次数:2122次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现在召开“创新促发展,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专题发布会。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在城乡建设、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下午,我们围绕“城市建设管理”专题,邀请市建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进行发布。
出席发布会的有:市建委副主任陆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青昊,市交通运输局副巡视员孙军,市城管局副局长靳楠,以及中央、省市主要媒体、外宣媒体和网络媒体记者。
首先,请市建委副主任陆一通报南京市城乡建设取得的成就、民生改善的获得感等相关情况。
陆一: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们南京城市建设的关注和支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一代代城建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京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质、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民生改善和获得感有效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城市空间格局上,南京实现了大突破。作为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受多种因素影响,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南京一直以城墙内约43平方公里老城建设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以1995年举办第三届“城市运动会”和2001年举办世界华商大会为契机,南京城市建设揭开了大发展的序幕,逐步跨出城墙。在新世纪初,南京更是以举办“十运会”为抓手,提出了“一城三区”“一疏散三集中”的发展战略,加速发展河西新城,重点建设东山、仙林、江北新市区,以此引导人口向新城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加快构建起主城—副城—新城—新市镇城镇空间格局,河西、仙林、南部新城等板块加快崛起,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抢抓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国家级江北新区获批为契机,加快江南江北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从“秦淮河时代”迈入“扬子江时代”,积极构建“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通过空间的拓展和布局的优化,提升了城市承载力,进一步释放了城市活力。截至2018年底,南京建成区面积已达8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843.6万,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均翻了7倍多。
二是在城市功能上,南京实现了大提升。在交通建设方面。南京始终坚持交通先行战略,以航空、铁路、港口建设为重点,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首位度。禄口国际机场已达4F级,是华东地区除上海外唯一同时直航欧、美、澳三大洲的城市机场;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工程顺利实施,南京中转枢纽港地位显著提升;2018年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正式获批,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米”字型高铁网络进入建设实施阶段。过江通道建成11条,在建6条,进一步增强江南江北双主城交通连接。此外,加快推动城市路网建设,“井字加外环”的快速路网、“经六纬十”的主干路网体系基本建成,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1万余公里,是1979年的7.4倍;地铁已建成投运10条线路、378公里,位列全国第4;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线路总长度由1978年851公里增加到2017年1.1万公里,增长12倍,实现公交线网城乡全覆盖。通过一连串的“组合拳”,南京已构建出快速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并创成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实施高淳、溧水“引江供水”工程,现已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城市自来水的普及率在2015年已达100%;完成“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两大燃气供给工程,城市供气体系向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的城乡多气源结构方向快速推进,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9.45%。加快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推进片区雨污分流建设,全市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近20亿立方米,有力助推打赢碧水攻坚战。同时,建成江南、江北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无害化、分类化、资源化处理水平明显提高。通过交通、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改善,南京城市功能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有了长足进步。
三是在人居环境品质上,南京实现了大飞跃。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南京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全国首创规划紫线标记文物古迹保护范围,也在文物古迹普查、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编制名城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工作;同时积极塑造沿长江、沿明城墙、沿秦淮河、沿历史街巷的特色人文空间。建成52公里滨江风光带,进一步彰显独具特色的大江风貌;完成22公里城墙主体维修并对外开放,完成外秦淮河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加快推进颐和路、老门东、夫子庙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建成开放了南京博物院、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等一批文博场馆,进一步提升了南京文化归属感,擦亮了世界级古都历史文化名片。在住房条件改善方面,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保障房、人才安居房、公租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整治,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提倡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自2002年至今,全市已建成保障房5000余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21平方米,提升至如今的40.1平方米,翻了近10倍,实现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在环境品质提升方面。加强老城有机更新,着力改善城市主次干道通行条件和环境品质,塑造街巷特色环境,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推进绿色南京建设,积极推动游园绿地、城市公园建设等城市绿化彩化工程,扩大城市绿地总量。目前南京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06%,位居全省第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15.47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二。通过各类人居环境品质提升项目的开展,南京进一步彰显了山水城林的“美丽古都”形象,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金奖。
四是在城市管理上,南京实现了大变革。制定并实施全国第一部城市治理地方性法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推动政府主导的“城市管理”向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转型。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不断深化城市养护体制改革,提升市政养护专业化、综合化、机械化水平,城市管理质效得到提高。以2016年起实施的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当年即制定出台了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十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标杆。2018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推进办公室,全面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建立起了统筹调度、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明年将迎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姿态,担负起为“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添砖加瓦的使命。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陆副主任的介绍。
接下来,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青昊通报“以人民为中心,为城市而设计”系列活动的相关情况。
刘青昊: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将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我们城市工作的根本追求,把城市生活更美好作为我们城市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城市规划的蓝图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南京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愿景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我们希望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打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南京作为名城、古都的特色风貌。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也要求城市规划工作要更加注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微空间的打造。以“绣花的功夫”精细化设计城市,从而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经南京市政府批准,我局自2018年起组织开展“以人民为中心,为城市而设计”系列活动。该项活动主要以打造南京市公共空间小品类精品设计为重点,以城市各类公共设施为对象,持续面向全市乃至全国开展方案设计征集工作。
去年“以人民为中心,为城市而设计”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主题为“温暖‘宁’,让空间更有爱”的重点地段献血设施方案设计征集竞赛活动和主题为“最美地铁,为宁设计”的地铁站点出入口方案设计征集竞赛活动。两次活动共征集方案近300个,通过各类媒体、网络投票浏览量超10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今年,我们则围绕“园创•2021”这一主题,以“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的驿站为设计题材,面向社会开展了方案设计征集竞赛活动。目前,去年完成的献血设施方案和地铁站点出入口设计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实施,不久将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为南京市民服务。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花园驿站设计方案征集大赛也已完成评选工作,下一步将举行颁奖典礼与获奖作品的展览工作。
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以下成效:一是提升市民幸福指数。通过选择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进行方案设计征集并建设实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从而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二是倡导社会广泛参与。通过方案征集活动的形式,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的正能量,增强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促进设计水平提高。通过每年开展城市公共空间的系列方案征集活动,激励设计人员打造更多受市民喜爱的精品城市地段,宜人的空间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规划设计水平。
今后我们将继续选择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主题,开展系列方案征集活动。力求打造出一个个“以人为本、特色鲜明、开放多元”的城市空间,用微空间塑造城市大形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介绍。
接着,请市交通运输局副巡视员孙军通报南京交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孙军: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交通发展的视频。
(播放视频)
孙军: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快速增长,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率先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南京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是影响全市投资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尽快缓解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形成的“瓶颈”制约,国务院作出了加快交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建成以南京长江大桥为核心的事关全局的交通重点工程,疏通和接通了一批国省道干线公路“卡脖子”路、“断头”路,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交通建设的第一个高潮。90年代起,南京交通运输事业进入跨越发展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施了南京禄口机场高速公路、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等重点工程。进入21世纪,南京交通运输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全省“两个率先”,积极探索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事业进入各种运输方式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建成南京南站、南京港龙潭港区等重大交通枢纽,完成京沪高铁、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绕越高速、宁杭高速等重大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交通运输系统一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战略实施,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干线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宁杭高铁、宁安城际相继开通,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开工建设南沿江铁路,配合铁路总公司、省铁路办加快推进北沿江、宁淮、宁扬宁马、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由“十一五”末229公里增长至476公里。“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不断完善,衔接6个方向,直通省内8个设区市,通达国内24个省会城市,沪宁杭合形成“一小时高铁交通圈”。
二是城市轨道跨越发展。地铁3号线、10号线实现过江连通,地铁4号线、机场线、宁天线、宁高二期、宁和线、宁溧线建成通车,截止到2018年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95公里(含有轨电车),位居全国轨道交通城市运营里程第四。
三是过江通道建设取得新突破。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通道、南京扬子江隧道、南京地铁3号线过江通道相继建成通车,目前,过江通道建成9处(共11条,包含长江大桥公铁两用、大胜关桥铁路轨道两用)、开工建设南京长江五桥以及和燕路、浦仪公路、仙新路、建宁西路、龙潭等6处过江通道。
四是高快一体化道路网不断完善。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33公里,基本形成“两环两横八射”总体格局,总里程613.8公里,面积密度9.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建成宁高新通道、104国道江南段、127省道宁滁快速通道、353省道扬滁公路等干线公路,普通国省道总里程1088公里,实现“干线公路连街镇”目标,面积密度位居全省第一。城市道路网络不断完善,“井字型加外环”为主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不断优化。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江宁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浦口区、栖霞区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四好农村路”实现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及美丽乡村全覆盖。
五是等级航道网建设加快推进,2018年4月,长江南京-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满载双向通航要求。截至2017年底,干线航道达标里程达257公里,航标完好率达到99%以上,航道通航保证率达到90%以上,船闸通航保证率达到95%以上。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孙副巡视员的介绍。
最后,请市城管局副局长靳楠通报南京市城市照明的演变、城市光环境的快速提升等相关情况。
靳楠: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光耀七十载,南京城市照明发生着蒙太奇般的变化,特别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南京的夜景犹如画卷般展现在市民面前。回顾历程,大致分成四个阶段。
一、功能照明逐步发展,景观照明星星点点(1980年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全市的主要干道基本设置了道路功能照明,光源是白炽灯。60年代逐步更换成高压汞灯,线路基本与电力、电车线同杆架空架设,灯具也主要是一个灯泡加个搪瓷罩。70年代,高压钠灯在主要干道上逐步替代高压汞灯。景观照明仅在鼓楼、夫子庙等区域有少量的水泥杆加特制铁艺灯架及大华电影院等几栋建筑用白炽灯勾两条边,照明只是朦胧中给予回家的市民一点安全的守护。
二、功能照明形成保障,景观照明起步(1980—1999年)
80、90年代,功能照明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重视和保障,单独敷设线路及立杆照明逐步普及,功能照明标准开始建立,高杆照明在城市广场推广应用。得益于建设与维护的专业运营,市区路灯亮灯率已保持在97%以上。
景观照明逐渐起步,1989年,南京长江大桥与夫子庙夜景照明项目两个最具南京特色的城市名片在夜间换上了靓丽新装。1991年,湖南路灯光夜市开业,央视《焦点访谈》两次专题报道。1995年,新街口、鼓楼、湖南路等处结合户外广告与店招实施了部分景观照明,新百、中兴银行、阅江楼等部分建筑及中山路、中山北路等路段的部分行道树进行了景观照明。
三、功能照明优化,景观照明普及(2000—2010年)
时光荏苒,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照明进入了“有路必有灯和追求照明质量”的时期,功能照明快速优化发展,绿色照明提上日程。
景观照明上,2002年制定了《南京市夜景灯光规划建设纲要(2002—2008)》。2005年编制完成了《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到2007年,南京市共完成楼宇亮化1300多幢,公共亮化近70多处,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层楼宇亮化为主体,以环境亮化为烘托的城市夜景形象。
四、功能照明实现绿色节能,景观照明蓬勃发展(2010年至今)
从2010年开始,LED光源崭露头角,发光效率更高,配光类型更合理,灯具质量飞速发展,特别是灯具的多样性、多色彩性和可控性让我们的道路照度、均匀度更高,可视照明条件更优越,让我们的景观照明更加绚丽、艺术打造更有底蕴,细节展示更加精致,图像展示充分饱满。
2014年,我市围绕南京“山水城林”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打造了明城墙、科举博物馆等一系列具有南京特色的景观照明项目,既体现历史古城的文化特色,又对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照明设施成倍增长,城市整体景观照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2016年,我市制定了《主城区夜景照明提升三年计划》,结合南京城市特质,围绕长江、秦淮河、玄武湖、明城墙、道路系统等,提出建立“一江一河一湖两环多节点”的城市夜景照明构想,实行景观照明“三步走”战略。
当年赛虹桥立交、双桥门立交、纬七路高架沿线,南京南站、玄武湖、九华山、鼓楼广场、明城墙等南京代表性的特色风貌区域,通过夜景照明的实施,打造成了南京首批“夜景名片”,起到良好的城市形象展示作用。
2017年,对龙蟠路、虎踞路、江东路、秦淮河、河西滨江示范段、新庄立交、中央门立交通过系统的灯光布局设计,总体形成“三轴两带三节点”的夜景格局。南京站、南京南站相继完成夜景照明提升,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推广南京文化。作为华东第二大机场、江苏和南京的第一大门户,禄口机场也因为亮化提升从而惊艳亮相。南京的三大门户窗口将成为“统一于温馨灵动、博爱迎宾寓意”的华彩“明珠”。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追逐光影的人们,继续在南京这片热土上奔跑。外秦淮河全线亮化提档升级,夜泊秦淮,水光潋滟,仿佛置身于画中。太平南路、中央路、长江路、中山东路等一批道路随着立面整治同步打造夜景照明,基本形成南京夜景整体网络,完成三年目标。
2019年,南京长江大桥全线亮灯,行走在大桥之上,阔别两年已久的玉兰灯再次点亮,桥头堡、工农兵雕像、工字堡和整座桥体熠熠生辉,点亮的不仅是过往的情怀,也是新梦想。中华门光影秀打造一场全面展现城市文化的、光影交织的立体视觉盛宴,在城墙的平台上利用人造载体实施裸眼3D投影,重现毁于战火中的城楼形象,传承城市记忆。
五、城市智慧照明与城市光环境的整体打造
目前,新一轮《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与整体规划同步修编完成,按照高水平规划设计核心片区的夜景照明目标,将对鼓楼、新街口两大重要政治与商务核心区景观照明进行重点打造。
同时,控制可靠、数据准确、信息及时和系统安全的城市照明节能监管信息化平台及景观照明控制平台也在建设之中,我局将不断提高城市照明智能化控制水平和覆盖范围,增强城市智慧照明在城市建设、拉动夜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将功能照明与建筑景观照明融为一体,实行整体设计、统筹建设、统一管理,努力形成城市亮化与美化同步发展,城市整体光环境的打造将让南京的夜晚更加璀璨夺目。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靳副局长的介绍。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说明自己所供职的媒体单位。
南京日报记者何钢:我是南京日报记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南京这座城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有哪些经验和规律可循?能否总结一下?
陆一:谢谢这位媒体朋友。南京的城市建设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整个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理念引领。南京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很重视在战略层面的研究和把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不断研究国内国际的先进做法来确定符合南京特点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来统筹南京的城市建设,找准城市建设发展方向。
第二,坚持民生优先。城市建设最根本的目标是服务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百姓生活的改善,这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所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民生工作,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抓重点、补短板、惠民生。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都会对外公布一批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已经坚持了快20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导向、民生优先,促进了广大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
第三,坚持规划优先。南京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规划,通过几轮的规划、编制、修编,产生了两大作用:一是把发展理念真正转化为实际,二是对具体年度的建设工作起到了引领作用,也保证了建设质量。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这么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一直伴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革新和突破,这种革新和突破打破了很多的发展“瓶颈”,为城市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事实上也极大促进了城市建设速度的提升和质量的提升。改革创新既是南京这座城市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精神的体现,也是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攻坚克难的有力武器。
第五,坚持精细精致。细节决定成败,现在发展方式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所以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也要不断坚持精细化,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城市管理,都要下足“绣花的功夫”,打造精品工程,才能提升城市品质。
谢谢。
东方卫报记者臧首成:我是东方卫报记者,南京目前有多条国家通道在建,目前在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如何加快规划建设才能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南京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的功能呢?
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处长薛海:在南京过江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制定下,省委省政府对过江通道的建设、对提高南京的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整个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大的机遇。
目前整个过江通道的建设规划为南京的过江发展和拥江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根据预测,已经建成的11条过江通道还不能满足江北新区成立以后的交通需求。2018年过江通道的日均交通流量已经达到了37万车次,目前还在以11%的速度递增,所以南京在加快推进过江通道的建设。2019年南京有5条主江的过江通道正在推进。
同时,一些规划的过江通道在同步开展前期研究,并实时推进工程的建设。28个过江通道全部规划完成以后,南京98公里长江岸线上每隔4公里左右就会有一条过江通道,这些过江通道的方式涵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城市道路,过江的方式更加丰富。
金陵晚报记者钱建芬:我是金陵晚报记者,南京有了新的城市照明规划,能否描述一下未来南京的夜景是什么样的?
靳楠:南京完成了新一轮城市照明规划的编制工作。关于这一轮编制工作,首先从理念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在目前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照明规划的编制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这次编制过程中,我们专门召开了峰会,邀请了全国各地景观亮化专业方面的高端人才、大咖教授甚至院士共同给南京的景观亮化建设问诊把脉,通过峰会,对南京的景观亮化前期建设作出了中肯的评价,让我们对南京这么多年建设中的得与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整体的规划编制过程中,这些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知识,使得规划编制在理念方面得以深化。从以往一味追求亮度向追求明暗得当、色彩适宜、高质量照明转变。在整个规划中,也突出了以南京滨江两岸的公共空间来打造夜景,并进一步以明城墙为载体,打造城市历史夜景的环线。同时,重点塑造新街口、江北等核心区域的夜景,更加注重夜间的管理保护。
此外,这个规划会更加注重绿色照明、注重节能。在新一轮的夜景打造中,我们更加注重整体的设计,而不是对单独项目过度投入。现在更加提倡和建筑相结合,同步考虑南京的景观亮化,实现景观亮化营造的同时也实现节能,实现绿色发展的要求。谢谢。
信息来源:南京建材网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南京建材网
的相关信息
·
2019年1319户危房改造已全面完成
(2019/11/25)
·
江北、城南共计4个区域的拆迁工作传来新进度!
(2019/11/25)
·
建材家居行业今年各个渠道都比去年差
(2019/11/25)
·
建材网高级会员店铺全面升级改版
(2019/11/25)
·
2017第四届中国(南京)移门暨定制家居博览会今日盛大开幕
(2019/11/25)
·
栖霞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94名编制内教师
(2019/11/25)
·
南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一站式”收费模块开启试运行
(2019/11/25)
·
解读《南京市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2019/11/25)
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
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首页
招标信息
工程信息
工程案例
租赁信息
用工信息
建筑资讯
建筑论坛